教育信息化
2015-05-26 中国干部学习网
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习近平主席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2015年5月22日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教育信息化在未来将在教育云平台上进行展现,随着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发展应用,根据教育部的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化将为现有的教育网、校园网进行教育信息化升级,新一代教育网必然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未来的教育云平台,将实现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跨平台使用并且支持移动应用。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法也开始出现了。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
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要服务于教育现代化;二是国家及教育部门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是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要广泛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四是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定义有五个特点:一是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规划和组织的主体应是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实现教育现代化;三是界定了教育信息化的范围——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四是突出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原始动力和直接目的;
五是将教育信息化看作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离不开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各个领域的应用必然以“教育资源”的建设作为基础,其“应用”过程本身并不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因此,在本文提出的教育信息化定义中均“隐藏”了这些“必然”的内容,以使该定义的表述更加简练,也更具概括性。
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教育当前正处于新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为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第二,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增强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实现这一任务仅靠传统的教育发展方式很难奏效,而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是一条有效途径。多年来,我国坚持通过教育信息化,加快知识和技能的广泛扩散,促进了教育公平,逐步缩小了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和知识鸿沟,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培养了亿万有用之才,让更多的人实现自我价值,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第三,中国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受益者、推动者,抓住教育信息化历史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驱动,在发展顶层规划、推动方式、工作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这与教育实践的广泛需求还有明显差距,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主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将其作为经济新业态和教育新常态,大力开发扩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教育信息化的阳光雨露。